logo
  • 柳恽诗词《捣衣诗》赏析
    # 古诗大全 #

      柳恽,字文畅,生于宋泰始元年(465年),卒于梁天监十六年(517年)。祖籍河东解州(今山西运城),南朝梁著名诗人、音乐家、棋手。梁天监元年(502午)萧衍建立梁朝,柳恽为侍中,与仆射,着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。以后在朝中,历任散骑常侍、左民尚书,持节、都督、仁武将军、平越中郎将、广州(今广东广州)刺史。又“征为秘书监、领左军将军”。曾两次出任吴兴(今浙江吴兴县)太守,“为政清静,人吏怀之。梁天监十六年 (517年)卒,享年53岁。赠侍中,中护军。

                《捣衣诗》

      行役滞风波,游人淹不归。

      亭皋木叶下,陇首秋云飞。

      寒园夕鸟集,思牖革虫悲。

      嗟矣当春服,安见御冬衣?

      【赏析】:

      诗题为”捣衣“,但跟前面所引的谢惠连的《捣衣诗》具体描绘捣衣劳动的写法不同,除结尾处略点寄衣之事外,其它六句几乎不涉捣衣本题,表面上看似有些离题。实则首联揭出游人之淹滞远方,为捣衣之由,中间两联写景,为捣衣时所见所想,仍处处关合题目。只是本篇旨在抒写捣衣的女子对远人的思念、体贴,对捣衣劳动本身则不作正面描写。这种构思,使诗的意境更为空灵,也更富抒情色彩。

      捣衣往往为了裁缝寄远。因此诗一开头便从感叹行人淹留不归写起:”行役滞风波,游人淹不归。“透出游子外出时间之久与思妇长期盼归之切,而前者重在表现客观条件所造成的阻碍,后者重在表达思妇内心的感受,在相似中有不同的侧重点;三四两句写深秋景色: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,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;五六句由第四句的驰神远想收归眼前近景:”寒园夕鸟集,思牖草虫悲。“所见所闻,无不触绪增悲;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。这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,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,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了。

      柳恽以《江南曲》”汀洲采白苹,日暖江南春“之句闻名后世。他的这首同赋闺怨的少年成名作《捣衣诗》中”亭皋木叶下,陇首秋云飞“一联,也是不可多得的佳句。古人在裁制寒衣前,要将纨素一类衣料放在砧石上,用木杵捶捣,使其平整柔软。捣衣的劳动,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感情,因此捣衣诗往往就是闺怨诗的异名。六朝这类诗甚多,谢惠连的《捣衣诗》就曾受到钟嵘的称赞,其中有句云:”檐高砧响发,楹长杵声哀。微芳起两袖,轻汗染双题(额)。“可见古代捣衣的具体情景。

      柳恽,字文畅,生于宋泰始元年(465年),卒于梁天监十六年(517年)。祖籍河东解州(今山西运城),南朝梁著名诗人、音乐家、棋手。梁天监元年(502午)萧衍建立梁朝,柳恽为侍中,与仆射,着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。以后在朝中,历任散骑常侍、左民尚书,持节、都督、仁武将军、平越中郎将、广州(今广东...
    74 阅读 朝代:   诗人:
发表评论
用户见解展示 0条
暂无用户发表对该诗词的见解,快来发表您的见解吧!
  • 一周
  • 月度